当前位置: 首页> 问答中心> 甲午战争前后,日本是怎么打舆论战的?> 正文

甲午战争前后,日本是怎么打舆论战的?

美国退伍军人为何在中国海军的荣誉中找到归宿?1897年2月12日,原北洋水师“洋员”、镇远舰帮带马吉芬在美国纽约海军医院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这位亲历了甲午战...
  • 2024-09-10
  • 25

美国退伍军人为何在中国海军的荣誉中找到归宿?

1897年2月12日,原北洋水师“洋员”、镇远舰帮带马吉芬在美国纽约海军医院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这位亲历了甲午战争的美国籍军人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留下了一张纸条:“我的心属于中国,属于北洋水师。”这一天,正是他的两位老战友,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“镇远”舰署理管带杨用霖的两周年忌日。

马吉芬出身于美国军人家庭,曾在黄海大战中浴血奋战。回到美国后,他迅速成名,被尊称为“马吉芬少校”。然而,他内心却长期沉浸在巨大痛苦中。他发现,作为甲午战争中战败一方的清王朝和清军官兵,竟然遭到美国媒体多年如一日的嘲讽抹黑。相比之下,战胜一方的日本则被美国媒体各种吹捧。

在当时美国的各类报纸刊物中,对清军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嘲笑丑化比比皆是。而马吉芬仅仅因为反驳了美国记者“日军文明”的说法,就被扣上了“辱日”的帽子,遭到各种口诛笔伐。

因此,不甘受辱的马吉芬在接下来的两年里,一直奔走在各类演讲活动中,竭力告诉美国人甲午战争的真相。他曾被美国海军拒之门外,但他仍穿着北洋水师的军服,出现在美国海波特海军战争学院,为学员们讲述真实的甲午战争。他在为美国报纸刊物撰写的文章中,不仅盛赞了丁汝昌等老战友的伟大品格,更怒怼了美国媒体对北洋水师的种种丑化:“中国海军,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贪生怕死、昏庸无能。我们的同胞,总是在侮辱中国海军。”

马吉芬的故事,揭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忠诚与荣誉的故事。他的选择,虽然悲剧,却也展示了他对北洋水师和中国海军的深深认同和敬意。他的经历和遗言,至今仍让人深思。

Copyright © 2010-2024YangTaTa 简约CMS社区版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鄂ICP备11007044号-13

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28号